返回

阿瑟·黑利

大饭店 《大饭店》

在上个世纪后半叶以写通俗作品而闻名欧美文坛的小说家中,阿瑟·黑利实在是很突出的一位。 他出生于英国,国籍却是加拿大,而成年后又长期侨居美国; 他曾当过公务员、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房地产掮客、商业杂志编辑和广告经理人员等。 ——这些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独特。 阿瑟·黑利的作品都是以美国社会为背景,而且每一部都是通过讲述发生在一个行业内部的故事,来展示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某一个片断画面。 由于阿瑟·黑利作品中的场景大多设置为一个相对固定而又开放的场所,因而牵涉的人物可谓来自五湖四海,比如本书中,有饭店员工,有住店的顾客,有临时来开会的人,有私人侦探,甚至还有小偷。 ——这些人物看似庞杂,互不关联,却又非常自然地凑在一起。 对许多人着墨不多,却常能惟妙惟肖,使其形象跃然纸上。 而书中的主要人物,或高尚睿智,或勇敢坚强,或私欲旺盛,或颟顸糊涂,一个个都被用白描的笔法塑造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令人读后掩卷难忘。

最后诊断 《最后诊断》

离药剂科大约二十米的地方是中心注射室。“上帝啊——”一位女病人痛苦地捂着手背大声抱怨道:“你以为我的手是假的?谁让你这个实习护士在我的手背上练针?”不远处就是电梯口。电梯的门打开,梁启德随着人流走进电梯, 在靠近门的位置站住。当电梯的门关闭时,无数只手从他的背后伸向电梯的面板,片刻间,面板上显示楼层的按钮渐次亮了起来。“请帮我按一下十楼。”将是业务副院长的人选。怎么会轮到不起眼的祁汉忠呢? 但事实证明,她轻视了祁汉忠。那天,他在李荷办公室里几乎是泣不成声地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我五岁的那年参加了幼儿园的联欢会。阿姨把我安排在圆桌旁作用大致相同,只是化学公式上的差异,药价却差得太大了。”即便如此,她仍然决定试试,她对沈殿青说:“只是有种说法,不知你听说了没有?”“愿闻其详。” “有人这样形容过医生的职业,说医生的一只脚在医院,另的事实。 这时的于彩珍不知从哪里闪了出来,上前扶住了担架车,她看上去疲惫不堪,在台上站了六个小时,腿脚因血流不畅已经开始肿胀。郑晓慧把她推到一边:“让谢锋送。”她说着抓住谢锋护士的衣襟,望着他连连答应。”原来想上前帮忙的男医生们突然不自在了。相互之间你看着我,我打量着你,像是在探询着对方的女人缘有多深。 吴铁征也是其中之一,他假设,如果她喊的名字是自己,没什么犹豫的,英雄救美,舍生忘死地奔上前,送他发生了恋情?依谢锋回避的表现,不像是恋情。他一向乐于助人,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帮助,仅此而已。此时的梁启德忽然想起第一次乘坐班车时,普外科吴铁征大夫的一个定义:“只有谢锋能走近神秘的安韦怡大夫。他深爱着

钱商 《钱商》

阿瑟·黑利,加拿大籍小说家,以描写当代美国社会问题而著称。他所创造的长篇小说不仅在美国畅销一时,而且先后被译成近四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相当数量的读者。 阿瑟·黑利一九二○年生于英国,家境贫困,十四岁便中途辍学;战前做过职员,二次大战期间在英国皇家空军当飞行员;一九四七年移居加拿大,并入了加拿大籍,做过房地产生意,当过商业报刊编辑和广告商。在一九五六年开始专业创作之前,他已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主要作品有《最后诊断》 (1959)、 《身居要职》 (1962)、 《大饭店》 (1965)、 《航空港》(1968)、《汽车城》(1971)、《钱商》(1975)和《超负荷》(1979)等长篇小说,多以当代美国社会为背景,着重描写现代工业社会中“人与机器的相互关系”以及许多行业所面临的种种新矛盾、新问题。他的小说通常围绕某一企业部门——大饭店、机场、医院、银行等——的业务活动展开情节,提供颇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也接触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不少弊端,对于我们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当代美国社会无疑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阿瑟·黑利是个创作态度比较严肃的作家。他认为写现代小说离不开“事实和知识”。他每写一部作品,总要先花一年左右的时间,对作品涉及到的实业部门作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例如,为了写《钱商》,他不仅研究了现代银行业的各个方面,还跟许多银行人员,上自总裁、经理,下至出纳员、警卫员等各种人结交往来,对一些同银行业有关的企事业、政府部门也进行了广阔的采访和详尽的调查。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具有生活气息和真实感;即使是许多现代化的专业技术,也由于作家了解得仔细透彻而写得浅显易懂,引人入胜,使人读来不觉得枯燥。 《钱商》是阿瑟·黑利的第六部长篇小说,出版于一九七五年。作家继医院、旅馆、航空、汽车工业等部门之后,在这部小说中选取了金融业这一资本主义社会中相当敏感的部门作为描写的主体,通过一家美国大银行由盛而衰,最后几乎倒闭的曲折过程,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繁华假象掩盖下的严重的金融危机。就在《钱商》出版的当年,美国即有三家银行宣布倒闭,一百五十多家银行受到政府通货审查机构的监视,连美国有些报刊在评论这部小说时也认为书中所反映的金融危机具有“时代的特征”。 当然,作家并没有能在他的作品中正确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金融危机的真正根源,而只是把它简单地归结为银行副总裁海沃德追求高额利率、攀附国际垄断资本这样一条错误经营路线所造成的恶果。然而小说毕竟把银行的濒临破产跟以跨国公司(在小说中称为“超国公司”)为代表的国际垄断资本的贪得无厌和巧取豪夺挂上了钩,并且对跨国公司为转嫁其自身的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卑鄙手法作了相当真实的揭露,这在黑利的创造上无疑是一个进步。 随着美利坚第一商业银行一步步陷入危机的过程,小说展现出一幅当代美国社会生活的画面:下层人民为维护生存权利而进行的“合法示威”;道德的沦丧、精神的没落等所引起的众多家族的解体;形形色色犯罪活动的蔓延和猖獗;监狱中的种种腐败现象……这些在作品中都有或详或略的描写。阅读《钱商》可以使我们形象化地看到资本主义世界的腐朽、没落,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 作家对下层人民和有色人种所受到的压迫和歧视显然是同情的,对于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所显示的力量也是认识到的,但作家所关心、重视的毕竟还是他本人所属的“中产阶级” 。在那一群“钱商”中,黑利最为欣赏并着重描写的,是作为海沃德对立面的另一位银行副总裁范德沃特。此人富有事业心,有胆识,有能力,目光远大,性格坚强,关心群众的利益。当海沃德极力主张增加对大企业的巨额贷款以追求高额利率时,范德沃特却针锋相对地力主发展小额储蓄,资助低房租住宅的建设。后来,银行因采纳了海沃德的主张而濒临破产,这时银行董事会才如梦初醒,决定任命范德沃特为总裁,让他挑起拯救银行的重担。无疑,作家对范德沃特式的人物是寄予了全部希望的,仿佛凭了这些有识之士的努力,就可以扭转乾坤,就可以拯救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了。这当然只能是作者的一种愿望而已。 我们水平有限,译本中错误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上一页 1 / 1 下一页